微板塊構造國際研討會在青島舉辦
http://m.gerecailiao.cn  2024年10月30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0月25日至27日,中國海洋大學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tǒng)前沿中心,以及嶗山實驗室聯合組織的“微板塊構造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青島舉辦。國內外百余位地球科學領域的杰出專家學者應邀參會,圍繞微板塊構造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張峻峰,嶗山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院士出席大會。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國外院士有杜倫大學GillianFoulger院士、薩爾茨堡大學FranzNeubauer院士、莫納什大學PeterCawood院士、羅馬大學CarloDoglioni院士、科廷大學/嶗山實驗室李正祥院士,國內院士有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中山大學高銳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鄭永飛院士出席研討會,來信來電祝賀研討會的院士有西北大學張國偉院士、香港大學趙國春院士、浙江大學楊樹鋒院士、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等。此外,還有來自昆士蘭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麥克馬斯特大學、昆士蘭大學、香港大學、嶗山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長安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眾多國家級人才專家學者參會。


  張峻峰對與會國內外專家的蒞臨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表示,深海探測是人類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途徑和重要手段,也是學校的特色優(yōu)勢研究領域之一。學校長期堅持深海領域的前瞻性和顛覆技術研發(fā),創(chuàng)新引領數字孿生地球、海底智能感知等領域的變革性應用和示范性突破。此次研討會是學校慶祝百年華誕的系列學術活動之一,是國內首次舉辦相關的國際會議,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海洋大學全體師生重要回信精神的具體行動。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充分交流,共同努力,不斷促進微板塊構造研究做出海大貢獻。


  吳立新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是嶗山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近年來,實驗室一批海洋地質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圍繞微板塊構造、海底氫能、碳構造、元地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嶗山實驗室將繼續(xù)支持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的發(fā)展,期待本次研討會推動微板塊構造在海洋油氣、水合物、海底氫能方面的應用和勘探技術持續(xù)進步,為人類福祉不斷作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科學出版社還對李三忠教授獨著的《微板塊構造》舉行了新書發(fā)布儀式,副總編輯王靜代表科學出版社介紹此書。她表示,該書是首部系統(tǒng)介紹微板塊幾何學、運動學和動力學及其構造范式的專著,資料系統(tǒng)、圖件精美、內容深入淺出,深受廣大科研人員好評并被廣泛參考應用。會間,會議組織方還展示了科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李三忠獨著《微板塊構造》一書及自2017年以來出版的“海底科學與技術”系列叢書、大型圖集。


            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王靜致辭


             《微板塊構造》新書發(fā)布儀式


          “海底科學與技術”系列叢書、大型圖集
  
  研討會由Gillian Foulger院士主持。在報告環(huán)節(jié),與會專家分別圍繞“什么是微板塊構造”“微洋塊構造”“微陸塊構造”“微板塊構造的研究展望”四個主題展開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院士專家特邀報告及現場討論交流
  
  據悉,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累計約2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會議期間,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還展出了最新期刊《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地球系統(tǒng)與地球環(huán)境)的辦刊成效,吸引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同時,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展板展示了最新編繪的大型全球微板塊構造系列圖件14張,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好評。


             大型全球微板塊構造系列圖件


                  合影
  
  通訊員:丁文雁
 關于中國海洋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gerecailiao.cn)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