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建校125周年校慶日活動啟動儀式
http://m.gerecailiao.cn  2021年4月12日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一百二十五載滄桑砥礪,風流競現;一百二十五年風雨兼程,桃李滿園。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5周年校慶日活動啟動儀式在閔行校區(qū)霍英東體育中心隆重舉行。海內外校友代表,學校校董,學校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理事,杰出校友獎獲獎代表,在教學、科研及文化傳承領域成就突出的教職醫(yī)護員工代表,捐資助學的社會賢達,交大全體校領導、老領導,附屬醫(yī)院、附屬學校、機關部處、院系及直屬單位負責人,以及學校師生、醫(yī)護員工代表共同為母校慶生。

  伴隨著莊嚴的國歌,儀式正式開始。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作“思源致遠,再攀高峰”主題講演。他表示,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和全球交大人的關心支持下,上海交大取得了跨越式發(fā)展,已穩(wěn)居國內一流高校前列,逐步躋身全球高校百強。人才培養(yǎng)成效不斷深化,堅持弘揚“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chuàng)新”的辦學傳統(tǒng)和“學在交大”辦學風尚。師資隊伍水平穩(wěn)步提高,正在成為“遠者望風而慕,進者悅而盡才”的人才高地?蒲袆(chuàng)新貢獻日益彰顯,面向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支撐能力不斷提升。開放辦學成效凸顯,凝聚校內外合力支撐學校快速發(fā)展。國內外聲譽更加顯著,各界校友事業(yè)發(fā)展捷報頻傳。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學校勝利召開第十一次黨代會,全面總結了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與經驗,客觀分析了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明確了面向二〇三五年、二〇五〇年“兩個十五年”的奮斗愿景,提出了加快構建“綜合性、創(chuàng)新型、國際化”的辦學新格局,為學校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舉旗定向。

  立足新時代,交大將堅持以興邦為任、以育人為本、以創(chuàng)新為魂,勇?lián)鸀辄h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培養(yǎng)第一等人才”,把創(chuàng)新型大學建設作為新時代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基點,圍繞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與全體交大人攜手并肩、再創(chuàng)輝煌!

  校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fā)來視頻祝賀。陳竺向母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全體師生、醫(yī)務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誠摯的問候。他指出,母校秉承“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辦學傳統(tǒng),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的治國英才、科學大師、實業(yè)巨子和文化精英。在全體交大人的共同努力下,母校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蒸蒸日上,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陳竺衷心祝愿母校以125周年生日為新的起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再攀高峰,努力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國家發(fā)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交大人始終以傳承文明、探求真理為使命,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已經成為飲水思源精神的最佳詮釋。啟動儀式上,2021年度杰出校友獎頒獎儀式隆重舉行。校友黃旭華、陳亞珠、周以仁、吳永昌、李敏奇、閻東升、洪鋒、方遠、陳士凱、謝暉、季弘良、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王建華紀念基金”籌委會、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六系校友基金”籌委會、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1985級12151班、上海高級金融學院GES六期班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紀念獎”。原黨委書記姜斯憲、原校長張杰為個人和集體頒獎。

  1949屆造船系校友、2020年度“杰出校友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旭華雖未能親臨現場,但通過視頻寄語母校。他說:“719所剛組建時,50%以上都是交大人,給我的印象是很深的,核潛艇創(chuàng)業(yè)都是交大人。我很欣賞交大是‘東方的MIT’,我一直以交大為榮。我到處都說我是交大畢業(yè),我一直在外面講我沒忘記交大的。我希望交大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藍波、陳光明、田庭峰、周曄、林峰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卓著獎”。校友成明和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功勛獎”。曾毓群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元勛獎”。

  1951屆航空工程系校友、飛機設計專家,被譽為“殲8之父”的顧誦芬院士榮獲2021年度“杰出校友終身成就獎”,該獎項是學校向校友授予的最高榮譽獎項。顧誦芬雖未能到場,卻特別錄制了視頻,寄語母校,他說:“學校為我頒發(fā)的這個獎勵,我是感到很慚愧。我也沒做很多的工作,做工作的還是我們的同學們一起努力的結果。希望交大在今后一定發(fā)揚過去的傳統(tǒng),能造就更多的工程技術人才,為祖國的建設起更大的作用!”

  1986屆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校友,聯(lián)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 2016年度“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卓著獎”獲得者楊元慶學長發(fā)言。他表示,走上計算機、IT這條職業(yè)道路,交大是夢開始的地方。雖然在交大求學的時光只有短短幾年,但影響卻是終生的。畢業(yè)以后,作為交大校友,他和老同學們始終如初地關注并支持著母校的發(fā)展!帮嬎荚,愛國榮校”的校訓,每一個交大人都不敢忘,不能忘,也不會忘。

  楊元慶說,“我個人將出資1億元,用聯(lián)想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為母校建一座全國高校一流的綠色水冷高性能計算中心。當年系里唯一的王安電腦,為我們那一代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打開了神奇的大門,也在我心中萌生了要讓‘計算’變得平易近人的‘情懷’。在大學和科研機構中,高水平的高性能計算能力是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必不可少且又迫切需要的基礎設施,我希望能為母校打破這個制約因素做點貢獻,更希望能借此為今后算力在高校中的普及盡一份綿薄之力。祝愿這個高性能計算中心,能夠助力母校在“第四次浪潮”中繼續(xù)勇立潮頭!”

  2021年度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頒獎儀式隆重舉行。Anders Lindquist、陸舜、馬姣姣、尼瑪旦增、王欣澤、查瓊芳、張沁、趙培泉、丁文江、劉琰獲此殊榮。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林忠欽為獲獎者頒獎。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曾益代表全體學生發(fā)言。他談到,在交大,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現夢想從勤學開始,敏于求知方成棟梁。只要我們有對知識的渴望,交大就有一方生根發(fā)芽的沃土。在交大,創(chuàng)新已成為融入我們血脈的基因。創(chuàng)新才有機遇,敢為人先才能不負時代。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不僅來源于書本學習,更要在實踐中學。一代又一代交大人都用奮斗詮釋了“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新一代交大人將傳承跨越三世紀的交大精神,勤奮學習、努力科研、奮力拼搏,立志在祖國大地上續(xù)寫交大人的華章!

  校黨委書記楊振斌圍繞“圖強、改革、人才”發(fā)表講話。他指出,今年既是交大建校125周年,也是“交通大學”命名100周年。交通大學“因圖強而生”,不僅體現在建校之初儲才興邦、救國圖強之信念,也體現在一代代交大人艱苦奮斗、報國圖強之壯舉,還體現在新時代的交大人堅守使命、創(chuàng)新圖強之擔當。面向未來,國家及學校發(fā)展面臨的環(huán)境都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既不能因為有所成就而放松懈怠,更不能因為形勢復雜而慢步緩行;既要為取得的成績而自豪,對光明的未來充滿自信,又要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接續(xù)奮斗、不懈奮斗的干勁。

  交大將堅持與日俱進,實事求是促改革,以改革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辦學活力、凝聚發(fā)展合力,打造人人參與到改革、人人受益于改革的制度體系,凝聚起最大的共識,團結起更大的力量,讓每一個交大人都成為交大改革航船的同行者、奮楫者。注重以人為本,堅持深化人才強校主戰(zhàn)略、推進育人為本戰(zhàn)略,吐哺握發(fā)聚人才。以求賢若渴的精神,加大力度引育各類人才,構建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制度體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支撐與服務,不斷提升每個人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讓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讓“學在交大、育人神圣”成為更加自覺的行動。

  “相聚在東海之濱,汲取知識的甘泉。交大,交大,學府莊嚴……”儀式在悠揚的校歌中落下帷幕。巍巍交大,歷滄桑歲月,不改思源初心;浴艱辛磨難,愈發(fā)自強不息。上海交通大學將和全體師生校友一起繼續(xù)揚帆遠航,啟程新的輝煌。

  作者:高璐
 關于上海交通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gerecailiao.cn)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