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備考錦囊 | 上官嘉怡:學習心得漫漫談
http://m.gerecailiao.cn  2024年4月5日  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

  編 者 按

  寒窗苦讀時,是否期待一盞明燈?挑燈夜戰(zhàn)時,是否渴望指點迷津?或許你已經步履沉重,或許你還在咬牙堅持,但請相信這不會是一場孤勇的旅程。未名博雅,千里同行,北大學子為你送上這份真誠的“備考錦囊”。學什么最重要?怎么學最高效?這里有你最需要的答案。無論你是求學前路尚曲折的旅者,還是高考戰(zhàn)場正披掛的戰(zhàn)士,北大始終與你同行。

  學生姓名:上官嘉怡

  畢業(yè)中學:福建省清流縣一中

  就讀院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盛夏清風吹芙蕖,云雀蹁躚,

  京都燕園是待啟的篇章。

  學習心得漫漫談,真情流露,

  紙上字字是經驗的共享。

  登高遠望而博觀

  葉隙碎藍需心感

  第一,博觀!安┯^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這句話是陪伴了我高中三年的班級口號,也是我深為認同的學習之道。何為博觀?即提高站位,縱覽全局,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待現有的問題。

  一、以點拓面

  我們平時的課堂學習只是十分基礎的部分,若我們只將視角局限于這課本的一隅,顯然還不足以融會貫通地運用,更不用說去應對在課本基礎上拔高更多的各類考試了。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修行之道,便需要我們多去拓展。

  以英語學習為例,高考英語的閱讀理解是得分的大頭,而僅僅依托課本的短文和略顯局限的詞匯,的確讓我們很難去較好地掌握試題中的閱讀。在我看來,高中英語的閱讀文章涉及領域較廣,話題涵蓋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并且邏輯性較強,思路靈活,而英語與漢語的用語習慣和語言思維存在較大差異,種種這些都將成為我們理解和得分路上的屏障。

  如何破局?這便要求我們在充分掌握課內知識,打好基礎的前提下,主動地去涉略如外刊雜志報紙、英文原版小說、英文版原聲電影等。并在此基礎上,學會梳理文章脈絡,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積累背景知識,理解典型的英語行文思路,并逐步形成客觀理性的閱讀態(tài)度。由此定能在點滴積累中收獲成效,提升自信。

  二、“大材小用”

  即用更高層次的知識來輔助理解更低層次的知識,追求對知識更高層次的理解。學會在課外去查閱一些文獻,積極利用網絡的檢索功能;蛟S你目前遇到的困難的知識點,只是更高層次知識應用的一個剪影。如果我們能夠去多了解一些這樣課外的知識的話,或許即使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但也可以起到一個開拓了思維的作用。

  比如數學的泰勒公式、極點極線、行列式、伸縮變換等;與此同時,對于物理的一些知識點的理解,我也會常去找老師借閱專業(yè)的文獻,上面對于一些有爭議有困惑的題目或是知識點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且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在看完之后也許就會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感受到一種降維打擊的妙感。

  比如像物理變壓器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有給我們拓展過如何解決變壓器問題中等效法的使用。上課時的等效法大多僅局限于在次級線圈部分的等效,而我在查閱了資料之后發(fā)現,其對于初級線圈部分的等效以及次級線圈部分的等效,并且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同時等效的模型中做了總結、歸納和概括,并且舉了一些實際的例子輔助理解。我在看完之后,瞬間便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第二,心感。對于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看在眼里,更要記在心里。將知識真正內化于心,還需要進一步思考、領悟,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用心去體會。高中課堂學習、課后練習的內容十分龐雜,如果不及時進行梳理總結,就有可能造成知識和經驗的流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書里總結的成果以筆記的形式固化下來,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我認為筆記需要做到個性化和動態(tài)化兩點。

  01.個性化

  每個人的學習都存在差異,而筆記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個人學習思維的特點,將自己容易遺忘的未掌握的知識點,或者是自己最有感觸的,愿意深入研究的內容進行記錄,而不是一味跟風,人云亦云。

  我的筆記本從來不是循規(guī)蹈矩、中規(guī)中矩地羅列出一條條一框框的知識點,而是按照自己理解知識的順序和方法,將它們重新排布,并用自己的理解記下來。之后,再去翻閱課本和資料,補充遺漏的知識,將相似的知識點記在一起,并加以標注說明。

  比如對于化學的實驗,我會將制溴苯、制硝基苯以及消去反應等實驗記錄在一起,便于比較。用黑筆寫下基礎的步驟以及所需的實驗器材。然后在特定的現象和需要注意的點上,我會用紅筆或者藍筆標注出易錯點以及我需要補充的東西。比如導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它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減少反應物損失,或是避免生成物中或有過多的雜質。以及對于一些現象的解釋,比如制作硝基苯中,將反應后的液體倒入到盛水的燒杯中,底部會有淺黃色的油狀物質,我會將它標注它是因為溶有二氧化氮。

  我還會在學完一個板塊的知識之后,對這部分的知識做一個對比以及相似點、易錯點的總結。比如說溴試劑的總結:

  1. 液溴:光照烷烴,鐵做催化劑取代苯上的氫;

  2. 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溴與烯烴炔烴加成,溴與酚的取代,萃取。

  如果老師沒有幫你總結,自己也不去加以總結,就會反復陷入一個記憶盲點的漩渦,反復記,反復忘,并且容易混淆。不如在一次學習過后就及時將它記錄在筆記本的顯眼之處,常常復習,常常對比,這樣既能加深記憶,又可以避免今后的很多錯誤。

  02.動態(tài)化

  動態(tài)化則是針對發(fā)展變化而言,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不同,所以總結和筆記記錄的力度和方向也不同。比如生物學習,高一高二時要關注重要的概念,高三的時候則需要先關注教材的邊角知識,后期也需要回歸基礎概念。這樣可以做到不重復記憶,也不會造成時間浪費,又能遏制遺忘,提高學習效率。

  做動態(tài)化筆記需要有一定的可延伸、可拓展性,比如使用活頁本、便利貼等工具,可以在相似的知識點處進行及時的補充、對比和反思感悟。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我曾經在高二物理學習的時候,會將一個星期做的習題和在老師點評過后做的批注重新整理到筆記本上形成模型,寫上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小套路,配上簡潔的文字加以說明。等這一個板塊的知識學完了之后,我們進行了一次較難的專題考試。其中有一道題我們平時從來沒有見過,很多同學一下子不知道應該要怎么下手,而我就是因為之前在筆記上整理過類似的知識,順利地做出了這道題。

  其實我沒有過度地去刷題,而是在這類題型第一次出現時就去總結套路,然后將其內化為我自己的思路和感想,這樣就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于應試中淬煉

  得技巧而從容

  這一心得來源于的我的高中老師,每一次考完試后我與他交談,他充滿睿智而又高瞻遠矚的話語,讓我對“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說到考試技巧,最重要的是學會取舍和分配。畢竟考試不是看你某一道題會不會做,或者某一學科分數的高低。我曾在考試中碰難題就苦思冥想,結果前面的簡單題失分,后面的難題也沒有做出來。后來我調整了策略,保證做的不會失分,難題適度放棄,最后成績也不會太差。

  關于其他的應試技巧:

  1. 學會揣測出題人的意圖。思考這一題的目的究竟是考哪個知識點。其次,在計算出一些比較奇怪的答案之后,應該思考合理性。是不是在某一個地方算錯了?同時也要學會觀察題號。如果在一個較簡單的題目中卡住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如果是后面較難的大題,若不假思索,沒有運用到太多的原理和方法、公式就做出來了,也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方向出錯了。

  2. 時間把握。答題節(jié)奏是考試的命脈和根本。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根據自身特點,明確某個部分應該預算多少時間,時間差不多到了,要學會適當放棄,這樣才不會造成重大失誤。閱卷時要總覽全局,把握節(jié)奏,不要因為被難題卡住了而心慌,要坦然接受自己做不出來的現實。

  3. 規(guī)范答題。清晰的書寫可以讓老師更容易找到得分點,也可以提高自己思維的清晰度。比如物理,在使用公式前配上適當的文字說明;通過規(guī)范作圖加以輔助,能夠很好地避開慣性思維,避免掉入經驗主義的窠臼。

  4. 學會審題。學會圈畫題目的關鍵詞。在做題過程中出現疑問,并且苦思冥想而不得解釋時,及時倒回去看一看,或許能發(fā)現一些遺漏的條件,從而幫助自己重新找到思路。

  5. 選擇題要學會“不擇手段”。即靈活地使用排除法,代入法,演算法,推理法,定性先于定量法,假設法等等。不要“小題大做”,把選擇題當成大題來做,因為選擇題在答題卡上的體現只是一個選項,不需要體現你的思維過程。

  6. 常思合理性。即一道題的答案符不符合實際,數據會不會過于怪異,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通過這一方法,我們可以做到快速檢查。在我個人看來,這是避免無效失分最好的方式,畢竟在高強度的考試中,我們可能因為狀態(tài)不佳等種種原因出現細小失誤,并且不大可能有二次檢查的機會。不如就在做完一道題,思路還熱乎著的時候,進行快速驗算,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7. 注重細節(jié)處。如單位,特殊括號注明的內容等。

  8. 考前提醒。在考試前提醒自己易錯的和在考試時必須要做的事情,以及一些常見模型,常見考點,常見錯點等。

  9. 心理預設。無論試卷是簡單還是困難,都應該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在考試前告訴自己:“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焙唵蔚脑嚲聿坏粢暂p心,困難的試卷不自亂陣腳。

  最后要告訴大家,學習方法不盡相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開辟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希望每一個奮斗的青春都能循著理想而行。

 關于名師指點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gerecailiao.cn)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